
比赛,从心开始
冠军,因智而胜

网球心智,是一项身心技术
网球江湖,有资源就有可能,有资本就有舞台。
于是,资源被吹成了天花板,甚至成了失败的借口,可江湖从不缺例外,总有人以坚毅的心志与不泯的信念,穿越不可能的藩篱,超越身体条件的设限,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。

今年中国网球公开赛青少赛(ITF J300)亚军陈冠守,身高仅一米六七。以世俗眼光看,恐怕难得投资人青睐,不为俱乐部选中,甚至连家长也未必支持。
但在赛场之上,他却以不懈的奔跑、顽强的攻击、多变的打法与冷静的头脑,打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回合,现场观赛时我们仿佛看到曾经张德培战斗的身影。尤为可贵的,是那颗波澜不惊的“大心脏”,它不只是一种气质,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。
现场观赛小球员们看见的,不只是比分的胜负,而是一颗火种被点亮——一个冠军的可能,真正能支撑走得长远的,从不在外物,而只在自心,心大处,路自宽。
中网赛后,他说:感谢现场球友们一路以来的加油与支持,让我在球场上充满力量,每一声鼓励我都深深感受到。虽然这一站没有夺冠,留下些许遗憾,但同时也收获了更多成长与经验。我会继续努力,期待下一站能打出更好的自己!感谢!
从“调皮”到“霸气”
父母本是网球爱好者,陈冠守五岁便拿起球拍,母亲回忆说:他第一次挥拍,就能与我空中截击二十几次而不失误。” 这份天赋,让他被郑伟扬教练一眼识中。从幼儿园大班起,他便踏上了网球启蒙之路。那时身形尚未高过球网,但球场上的他,灵动而聪慧,手感极佳,已是同龄小朋友最不愿意遇上的对手。
然而,少年的他并非一贯勤奋。他会在跑圈时偷懒“摸鱼”,练球时也常心不在焉。但一旦踏入赛场,却恍若换了一个人:眼神坚定,气势逼人,甚至喜欢以胯下击球来展现自信与霸气。至于输赢,他并不执著。对他而言,网球从不是负担,而是一场游戏,一份纯粹的热爱。
“冠守,心脏特别大,从来不会紧张,非常享受比赛,也喜欢向强者挑战。”郑伟扬教练如此评价。许多球员过于在意输赢,败时以泪洗面,而陈冠守却得失心淡然,胜负在他心中不过是过程,从未因失利而沮丧。

自八岁起,他便不断越级而战:八岁打十岁组,十岁打十二岁组,十二岁又挑战十四岁组。身材的劣势,反倒淬炼出他敢打敢拼的性格。2022年,他首次踏上国际赛场,参加Eddie Herr与Orange Bowl,便双双闯入四强,令许多人惊讶。

在郑伟扬教练的悉心指导下,陈冠守的网球之路逐渐开阔。成功,从来不是偶然。他屡屡的佳绩,是天赋与努力的相互成全。日复一日,他坚持训练,不断突破自我,力求进步,他以左手持拍、爆发力强、打法多变的特点,成为球场上的“奇兵”。更难得的是,他拥有顶尖球员所必需的心理素质,从不畏惧挑战,敢于与更强的对手交锋。

小蛮牛”精神
陈冠守的偶像是西班牙传奇“蛮牛”纳达尔。少年的他,起初是模仿,后来在模仿中生出自我,于是将动作化为己用,打出既快又旋的球风,被誉为“小蛮牛”。然而,真正让他立于人前的,并不仅是技术的形似,而是精神的神似。

可贵的是,他拥有极少数同龄人具备的心理素质:不畏强敌,不惧舞台。去年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,他横扫男单、男团双金;今年又在澳网青少年赛首轮,苦战两小时,力退世界排名前十的强敌,那一份战意与坚忍,令在场观者心生震撼。
陈冠守的口头禅 :“对我来说,打球就像在玩,而且我从小就喜欢竞争的感觉。”于是,网球之于他,不仅是竞技,更是生命的游戏,是与自我的一场场相逢。他在社交账号上写道:Tennis is the passion. Giving it everything, every time.
翻译过来,便是:“网球即是热情所在。每一次,都是全然的投入,全心的付出。”
这是他的内心写照,也是他的精神图腾。他坦言:“网球之路确实艰辛。或许有人不看好我,说我走不远,但我依然会全力拼搏,朝着目标努力不懈。”这句话不只是宣言,更像是一种自我锻造的誓词。
未来的道路依旧漫长,挑战与未知依旧层层叠叠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这位身高一米六七的“小蛮牛”,正一步一步,脚踏实地,朝着职业网坛的梦想全力前行。
身高或许有限,心胸却无涯,所谓“小蛮牛”精神,正在于此。
(图片引自官网与球员社交账号)
